行业新闻

作品获奖,图书必然加印?

   “这一奖项的评选非常专业、认真,获奖作品为中短篇小说创作树立了标杆,也展示了作者的文学造诣。”谈及日前揭晓的郁达夫小说奖,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。

 
    对于一些已经结集出版的获奖作品,出版方是否有意借助获奖契机进行加印?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采访时,出版界人士对此普遍持保守态度。
 
    “获奖肯定是好事!”几位受访者一致认为,获得文学奖项对于拉动相关图书销售有一定作用,其对读者也是一种引导。长江文艺出版社第四编辑室负责人杜东辉等认为,相关图书是否会加印,取决于奖项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以及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品质。
 
    韩敬群透露,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提名奖的《世间已无陈金芳》在文学期刊《十月》发表后赢得了很好的口碑,同名图书出版后已卖出影视版权。但鉴于纯文学出版的现状,该书目前没有加印的计划。“我们有着比较完备的市场监控体系,会在严密对接市场信息后作出决定,而不会贸然仅仅根据作品获得某一奖项就加印。当然,如果存在商机,我们也不会错过。”
 
    诺贝尔文学奖、茅盾文学奖、鲁迅文学奖等奖项对图书销售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。针对准备借势加印的情况,业界人士也给出了各自的建议。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认为,作品获奖后,出版社将会进一步铺货,在官方微博、微信转发消息,在相关报刊做广告宣传,在当当、京东等网络渠道做专题推荐,在实体书店做专架展示。资深文艺出版人孙衍认为,作品获得文学奖项,对于图书的销量会有提升。为了宣传和推广相关图书,可以在腰封上加推荐语,甚至可以推出新的版本。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的《野象小姐》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。该书责任编辑田元霞认为,最大化地发挥作品获奖的效应,关键在于追求时效、营造氛围。她透露,目前与作者张楚仍有密切合作,相关出版事宜正在沟通中。
 
    将奖项的权威性、公信力转化为出版市场业绩固然可喜,“按兵不动”亦体现了出版人的理性判断。在韩敬群看来,出版社首先要明确哪些作家、作品符合本社的定位与风格,而文学奖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印证出版社对作家实力的评判,同时提醒出版人留意目前还未进入视野的作者。除了奖项评选,文学出版人更应关注和挖掘作家的创作实力,长线跟踪作家的创作轨迹。
 
    出版人肩负尊重创作、懂得作者的使命,更担当使精品佳作脱颖而出的职责。孙衍建议,出版社与其在奖项方面“押宝”,不如多多关注名家新作和新人新作。作为平台,出版社需要评判的眼光和评判的功能,应起到发现、培养、提升作者的作用。
 
来源:新闻出版广电网